一个普通学生的(365>>1)天跋涉_研途小记
一个普通学生的(365>>1)天跋涉_研途小记
距离考研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成绩也已公布,回望这半年多的备考时光,我觉得有必要记录下这段旅程。无论结果如何,这段经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
2024 年 6 月,我经历了一轮求职,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。这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规划,也促使我坚定了考研的决心。既然要做,就全力以赴。从那时起,我开始了“两点一线”的生活——白天图书馆,晚上寝室,朝八晚十,持续到考研结束。这半年是挑战,也是蜕变。
这段考研的日子,我开始慢慢改变。曾经沉迷社交软件的我,开始践行”吸引力法则”:把刷短视频的15分钟换成背10个考研词汇,把焦虑内耗的深夜变成整理408考点的仪式。当自习室常坐的桌子逐渐聚起研友,我们默契地形成了”占座互助小组”,共同对抗臭脚各和眼罩姐,偶尔抬头看见周围伏案的背影,恍惚间竟觉得连空气都流动着向上的力量~
最珍贵的收获,是那些在自习时结识的陌生人。隔壁桌二战学长分享的408笔记,现在还静静躺在我的文档里。图书馆考前清场大家互相祝福的场景,让我突然读懂罗素说的”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”——原来追光的路上,我们早已成为彼此的光。
这些细碎的温暖,最终都化作查分时屏幕里跳动的数字。原来所谓成长,就是把”我做不到”的焦虑,酿成”再走一步”的勇气;把孤独的跋涉,走成群体的远征。那些在走廊尽头背书的清晨,在草稿纸上写满的”加油”,在深夜屏幕前啃专业课的侧影,都在此刻凝结成通向未来的船票。
虽然考研初试已经结束,但我的学习并未停止。本科阶段为了求职,我的主要技术栈是 Java,而研究生阶段将会涉及更多深度学习的内容。为了做好衔接,我想我有必要现在就开始入门AI课程了,虽然Ai对数学一般般的我而言理解起来有些困难,但现在在线资源这么多,多看多想,总能勤能补拙的。就像考研这半年一样,每一步的努力,最终都会成为未来成长的基石。
2025/2/28
致谢
感谢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6楼阅览室左手靠墙奇怪图画下的那副桌椅(嗯,这篇博客也是在这位老伙计这写的)
感谢周洋鑫老师,虽然成绩最终平平无奇,但刷题做题的时候的快乐是真切的
感谢亲爱的室友宝宝们,祝你们二战上岸,仕途顺利
感谢所有家人们,一直以来提供的各种支持
最想对坚持到底的自己说声谢谢——那个在数学考砸后依然走向408考场的少年,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春天~